能源管理中,工商業儲能EMS系統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。尤其是需量控制與峰谷套利模式,對企業降低用電成本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成效顯著。

需量控制模式:降低用電成本的關鍵
需量電費基于用戶結算周期內的最大需量功率收取,與用電量無關。企業短時高功率用電易致電網過載,需量電費便是為此讓用戶支付電網容量預留成本。
儲能系統借“削峰填谷”策略,在用電高峰放電,減少從電網獲取的瞬時功率,降低最大需量值。其運作依賴智能電表實時采集用電數據,監測企業用電功率。當功率接近歷史峰值或設定閾值,儲能系統自動放電,儲能逆變器(PCS)毫秒級響應,切換充放電狀態,補充電力,避免電網取電功率突破限值。
實際應用中,優化電池容量配置是重點。若企業需降低峰值功率100kW并持續2小時,至少需200kWh儲能容量,且要結合負載曲線、充放電效率(90%-95%)及電池衰減因素確定最終配置。
峰谷套利模式:利用電價差創造收益
峰谷套利是工商業儲能主要商業模式。各地區峰谷時段劃分有別,企業需明確當地時段安排,合理規劃儲能設備充放電。如江蘇省,高峰時段8:00-11:00、17:00-22:00;平時段11:00-17:00、22:00-24:00;低谷時段0:00-8:00。
一充一放策略下,低谷時段(如夜間)電價低,開啟儲能設備充電;高峰時段(如白天用電高峰期)電價高,設備放電供企業使用,利用峰谷電價差降低用電成本。如江蘇采用此策略,0-8點低谷充電,8-11點高峰(或9-11點尖峰)放電,可利用0.8581元/kWh(峰谷價差)或1.0849元/kWh(尖谷價差)。
兩充兩放策略則在平時段電價較低時二次充電,另一高峰時段放電,進一步提高套利收益。但該策略對儲能設備容量和性能要求高,需合理安排充放電時間,防止過度充放電損害設備。
儲能EMS系統:實現精準控制的核心
工商業儲能EMS系統實時監測儲能設備運行狀態、電量、充放電功率,以及電網電價信息和企業用電負荷。依實時數據,及時調整充放電策略,保障低谷充電、高峰放電,實現合適的峰谷套利。
同時,EMS系統借助數據分析和預測功能,預測電網電價、企業用電負荷,提前制定充放電計劃。比如依據歷史數據和天氣預報,預估未來用電需求和電價走勢,合理安排充放電時間與功率,提升套利準確性和穩定性。
工商業儲能EMS系統的需量控制與峰谷套利模式,為企業優化能源管理、降低用電成本提供有效途徑。企業應結合自身用電特點和當地電價政策,合理配置儲能設備,充分發揮EMS系統作用,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,為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。